簡單米手插秧活動
來到春耕的季節,轉眼間一畦畦稻田已逐漸換上點點嫩綠的新裝,而雙連埤睽違已久的稻間身影,在今年二二八假期再次重現。在宜蘭縣政府農業處的支持、城鄉潮間帶與雙連埤永續發展協會攜手努力之下,首次於「簡單米」田區舉辦友善稻作手插秧活動。在連綿細雨之後,老天爺給了雙連埤一個晴朗舒適的春陽,20幾位來自各地的民眾,與社區老中青幼四代一同共襄盛舉,紮實地完成了1.5分地的友善田區手插秧。
為了這次手插秧活動,社區幾乎是總動員,出動了五位年逾八十歲的在地耆老親自下田示範。耆老們薑是老的辣,在鬆軟的田土中身手矯捷、手起秧落,引起在場的陣陣驚呼。參與者有不少人是不但是第一次觸摸到秧苗,更是第一次踏進水田,雖然連在田間移動步伐都顯得有些困難,但還是奮力投入,身體雖然疲憊,伴隨微風、暖陽,感受到的卻是滿滿的療癒。
在勞動之後,中午享用社區製作的美味山村料理,用清早現採的雙連埤在地時蔬,以當令的新鮮食材入菜,犒賞大伙兒一個早上的辛勞。下午則由社區夥伴帶領成員們製作米穀粉蔬菜煎餅,親自感受從田間到餐桌的踏實。從去年起,在在地夥伴的共同努力下,雙連埤開始以友善耕作的方式,復耕第一塊水稻田。今年友善水稻田的田區逐步增加,更期待能傳承早年親力親為與環境共生的山村經驗。
在地耆老們歷經過雙連埤早年刻苦的山村農耕歲月,各個練就了一身靠山吃山的絕活,舉凡耕作、伐木、打獵、採集等百般技藝一應俱全。過去雙連埤地區交通不便,每到水稻插秧的季節,農民們凌晨3點就要徒步下山、以人力搬運秧苗上山。山上氣溫較低,秧苗發育不易,每株秧苗都顯得格外珍貴,農民們「根根」必較地以全人工的方式將秧苗播植於田區中。
然而山區灌溉不易,水稻田也慢慢消失,雙連埤連綿的水稻風景與刻苦的勞動記憶,逐漸僅留存在當地人的追憶中。水稻田不見了、許多依賴水田與濕地生存的動植物也失去了家。社區舉辦友善水稻田的手插秧體驗,傳承農作文化的同時,也期待眾人們能一同體會友善農作對雙連埤生態環境的重要。雙連埤社區正朝著與生態共存的里山願景逐步邁進中,生活其中的百般滋味,也期待你我一同感受體驗。